• 新浪微博
  • 设为首页
  • 加入收藏
  • 注册
  • 登录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院 校 > 各大学校节目

特别报道:旧瓶新酒俏粤剧

  • 各大学校节目
  • |
  • 珠江青少年
  • 2013-09-18 11:56:10
  •  | 

[导读]——南海区西樵一小粤剧特色课受欢迎文/本刊记者 关楚芬 图/西樵一小提供 背景扫描: 粤剧源自南戏,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、广西出现,是揉合唱做念打、乐

——南海区西樵一小粤剧特色课受欢迎/本刊记者 关楚芬 /西樵一小提供

 

1.jpg

 

 

大课间铃声响起,校园里飘出了一曲悠扬的粤曲小调,同学们纷纷集中到操场,排起整齐的队伍,跟随音乐做起了粤剧特有动作,大家把这项大课间的特别活动称为“身段操”。原来,从一年级入读南海区西樵第一小学开始,同学们就要开始学习这套身段操。这是学校邀请相关专家,根据小朋友的动作特色特别编排的。只见男同学整齐地做起“剑指”的动作,一副威风凛凛的将军模样,女同学则做起兰花指,活像温婉可人的古代小公主。每天3分钟的身段操时间是学校里一道独特的风景。而得益于身段操的功底,同学们在朗诵、演讲、唱歌的时候,都不自觉地形成了自己个性的“台风”,亮相站姿精神饱满,令人眼前一亮。

除了身段操,被评为“南海粤剧传习所”的西樵一小,甚至将粤剧渗透至音乐课堂中,目前学校正着手编制自己的校本粤剧教材。早在2006年开始,学校用三年时间打造了《黄飞鸿》这个粤剧曲目,由当时的“粤曲神童”潘时升进行演绎。用负责粤剧教学的李立老师的话说,一开始是因为潘时升的“小名人”效应开展了粤剧进校园的探索,先后创作了《西樵红豆》、《精忠报国》等剧目,反响不俗。时至今日,学校进行了更多的尝试,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以后,她们更加清楚认识到,粤剧教学不是为了培养明星,而是为了培养懂得欣赏粤剧艺术的群体。因此学校从2012年开始尝试儿童粤剧的创作,选择更有童趣的题材,创编给小朋友看的粤剧。“在作品里看得到童真童趣,让小朋友观众看得懂,这是粤剧继续得到传承,在年青一代里生存的关键。”李立老师说。

2009年,学校成功通过申请,成为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—粤剧—中国保护中心推广基地”,李立老师坦言,全校上下更加意识到,现在多了一份责任,那就是推广粤剧,让更多青少年了解这种传统文化艺术。“传承粤剧文化,培养雅气学生”也成为了学校的培养目标之一。

 

 

背景扫描:

        粤剧源自南戏,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、广西出现,是揉合唱做念打、乐师配乐、戏台服饰、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。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,又称为戏棚官话。到了清朝末期,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,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。广东本地戏班早期活动的中心在佛山。位于佛山祖庙灵应祠前的万福台是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古戏台,至今仍不时有大戏上演。

        近年,南海西樵第一小学被评为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南海粤剧传习所”和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—粤剧—中国保护中心推广基地”。

 

 

身段操全校参与

相关阅读:个人 爱在 佛山 我们 “红

新闻追踪